农业知识网

洪湖市打造渔稻综合种养升级版

时间:2019-01-28 08:12:26 网站:农业知识 更多:农业网

  池塘里养鱼养虾、种水稻,而且这种水稻个头比成年人还高。我试种池塘专用稻已经八年了,总算摸透了它的习性。”刚获评为全国最美渔技员”的湖北省洪湖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王英雄告诉笔者,综合来看,池塘专用稻+水产养殖解决了池塘富营养化、底泥深捕捞难、高温对水草影响等问题,同时减少了水产化学品投入,修复了池塘环境,提供了一稻两虾”的良好生态,提高了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池塘专用稻——渔稻”系列品种是浙江大学和中国水稻研究所共同为养殖池塘专门培育的高秆、壮秆新品种。2010年至今,科研人员在浙江、江苏、安徽、广西、湖北等地30多个试验点,开展了鱼、虾、蟹、鳖等12种不同类型池塘种稻试验。

  生态效益双丰收

  与深水稻、浮床种稻不同,池塘种稻是选择池塘专用稻品种,直接种植于池塘底泥,随水产动物生长而逐步抬高水位,渔稻共生而成熟收获。水稻生长期间不施肥、不打药,全部依靠养殖池塘中残饵、水产动物排泄物等产生富营养化的氮、磷等养分。”中国农科院水稻产业经济团队首席专家、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方福平告诉笔者。

  据浙江大学教授吴殿星介绍,渔稻”系列株型高大,株高可达1.8米,适合水深1.0米以下养殖水体种植;茎秆粗壮,比普通水稻径粗1倍~2倍,秆皮壁厚且硬,不易倒伏;叶片大而长,生物产量大,根系发达,每个节间长有发达的水生根,高效吸收底泥和水体氮、磷肥,净化能力强。

  方福平指出,池塘种稻最好对传统锅底型池塘实施工程化改造,构建稻渔共生、共作系统,并通过规模开发、产业经营、标准生产、品牌运作,实现水产品稳产、稻谷新增、品质提升、效益提高。池塘种稻也是一种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王英雄说,经过多年探索和试验,目前洪湖市已经在养殖池塘形成了两茬虾+稻”螺+鳖+稻”刺鳅+稻”等多种新模式,每亩纯利均在5000元以上。

  渔业增效农民增收

  不仅是经济效益,池塘种稻还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方福平认为,池塘种稻开拓了水稻种植新领地,新增了水稻种植面积、绿色优质稻谷,对确保国家口粮绝对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池塘种稻提高塘体养分利用效率,减少养殖污染,提高生态安全水平。现有研究结果表明,养殖池塘水产品吸收的氮、磷仅占投入总量的3%~25%;残余养分中约有41.7%残留在水体中、44.0%沉积在底泥中。可见,底泥和水是养殖池塘氮、磷输出的主要渠道。在养殖池塘中种植水稻,可以吸收底泥和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特别是降低底泥中有机物和铵态氮含量,改善水质,促进水产动物生长。

  示范推广需多方配合

  稻田养鱼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如浙江青田稻渔共生系统、贵州从江稻—渔—鸭”共生系统还被联合国授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但是,池塘种稻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推广才刚刚起步,需要各地水产水稻部门的密切配合,共同推进。

  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总工程师程咸立认为,高秆、壮秆的池塘专用稻品种以及池塘种稻模式的出现,打破了稻田养殖的传统,拓展了稻渔综合种养的边界,为水产养殖户提供了更为多样性的模式选择,有利于促进生态水产产业的转换和升级,减少单一模式爆发式增长带来的产业风险。

  洪湖市水产局局长李贤琼对高大的渔稻品种充满好感。她认为,池塘种稻实现了一水两用,一地双收”,既改善水质又增产稻谷,有利于促进洪湖市传统水产养殖模式的生态升级,是洪湖市生态水产养殖的新亮点和新名片。

  方福平介绍,近十年,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大学共同在浙江、江苏、湖北等10余个省份开展了青虾、黄颡鱼、中华绒鳌蟹、泥鳅、小龙虾等10余种水产动物+水稻”模式的研究和试验示范。结果发现,小龙虾养殖+池塘专用稻”的共作模式效果最好,应用潜力最大,特别在种养茬口衔接、稻虾长期共生、水稻机械化收获、秸秆还田做饵料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经济效益好,深受养殖户欢迎。

  此外,由于该类品种植株高大、茎秆粗壮,具有水稻全程不晒田、适宜灌深水养虾、退水后不易倒伏、水质净化效果好等优势,目前在湖北、江苏等省的稻田养殖第二茬小龙虾养殖(即7月份放苗,10月底前捕捞上市)中广受好评。

  当前,稻田养小龙虾的效益普遍较好,但也要未雨绸缪。方福平认为,应当加强水稻品种、种养模式和关键技术的创新,提高稻渔综合种养水平。此外,目前小龙虾塘和甲鱼塘种稻,均可排水后采用收割机机收。但是深水条件下水稻机收尚存在问题,需要农机部门研发相关机械。

  池塘专用稻种植+小龙虾养殖模式的成功推广,率先打造了稻渔综合种养的升级版。”方福平说。


农业问答  农业技术 农业论文 农业新闻 打赏QQ交流群:12051038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