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知识网

农业教育主要问题分析

时间:2021-06-25 18:52:15 网站:农业知识 更多:农业网

一、农业教育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国是个农民占多数的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个农业发展滞后,农民生活水平低下,农村问题错综复杂的农业弱国,“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一个组成部分的农业教育在解决各种“三农”问题,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农业教育有助于普及农业知识、培养农业人才、创新农业技术;有助于引入、推广和培育新物种以改良农业;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知识和技能水平,改进和创新劳动手段;同时对现代化农业机械的开发、制造和改进,加强绿色农业的建设,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发挥着主要作用。总之,农业教育不断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使农业的发展模式知识化、信息化、科技化、空间化和管理化,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力,为“三农”重大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操作性和实践性的方法,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支撑。 二、农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农业教育的地位作用认识不够 首先,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许多农业院校大幅度地进行综合性改革,一味追求“高、大、全”,忽视了自身农业行业专业性的特色发展,脱离了农业本职,使得农业教育受到了限制,削弱了其为“三农”服务的功能。严重的离农观念也深入学生内心,许多学生不愿学习农业专业,使农业高校农学类专业缺乏优质生源,即使身为农学类专业学生,毕业后仍会寻找与农学类专业无关的工作。其次,农业知识在农村地区没有得到普及,许多农民的农业相关教育不足,难以掌握先进农业技术及其运用,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另外,政府对于整个教育的资金投入和支持都不足。据统计,2008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仅占GDP的3.48%,距离世界4.5%的平均水平还有一段距离。分配给农业教育方面的财政投入更是稀少,对农业科技教育的投入不足农业总产值的0.5%,这使农业科技研究、农产品改良和新品种培育无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更使我国农业教育发展困难重重。 (二)农业教育格局失衡 在我国,农业教育布局严重失衡。西部和农村地区投入教育资源远远低于东部地区和城市。近年来,虽然对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加大了教育投入,实现了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两基”覆盖率达85%以上的目标,但是仍然存在东西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教育非均衡发展的严重问题。首先就是教育经费问题。2009年西部地区基础教育人均经费仅为东部地区的1/3左右。从省均基础教育总收入来看,2009年度东部基础教育经费省均收入是西部基础教育经费省均总投入的2.5倍。农村义务教育尚未做到“全面保障”,2007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中非财政性经费约148亿元,占义务教育经费总额的5%。西部大部分省份的高校均不足20所,农村地区的高等院校更是屈指可数,本科以上特别是集产学研为一体的高等农业院校几乎都集中在大城市、发达的东部地区。此外,西部地区和农村基础教育设施薄弱、教师队伍素质不高、教学内容和方法落后等问题仍然存在。许多农业人才、大学毕业生等不愿到这些地区进行农业服务,本地许多优秀的学生向大城市、东部地区流动,这不利于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地区和需要基础农业发展支持当地经济发展的西部地区农业教育的广泛普及、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阻碍了其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农业教育师资问题 教师是农业教育质量的保证和关键。自1999年我国实行扩招制度后,许多农业学校非农专业不断增多,招生数量也不断增加,这使得专业教师兼课现象增多,无力对本课程教育深入研究发展,创新教育方法,进行农业科研的精力和时间也大大减少。生源增多,硬件设备不足,许多实践无法实现。加之这两年来研究生扩招,导师教育教学效果大不如前。一些老师着重个人利益,忽视教学,把重心放在利于自己得利的地方。农业方面的课程教学上,需要教师有一些经验尤其是农业实践经验的积淀,但是由于教师年轻化趋势,使得教师缺乏应有的经验,加之因“寻租”而进入学校的许多教师,使得教学质量下降,严重影响了农业教育的效果。在农村地区,由于教师的待遇较差,且长期得不到改善,使得许多优秀教师离开农村,而大学毕业生又不愿去农村教学,致使农村地区的农业教育无法得到良好的师资保证。 (四)农业教育实践不足 在农业实践教学中,教师陷于“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固定模式中,缺乏灵活性,并没有真正地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等综合能力,多数都是仅仅就某个理论或现象进行单一的实验演示,或者让学生根据既定的程序进行操作,这不能激发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挖掘和创新,各种理论和实验的结论也不能在实际的农业运作中有效运用。再者,对学生实践环节的考核不够重视,要求较低,这更使得学生难以真正地培养出自身的实践综合能力。由于不能充分进行实际农业生产实践,那些在农业科研中产生的农业技术也难以推广和应用,在生产或生活应用中,我国农业科技转化率只有10%至20%,而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转化率可达60%到80%。这使得农业科技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以促进农业生产的提高。 (五)农业教育与社会需求错位 农业教育是培养农业专业人才和农业研究的主体,是技术资本和人力资本源源不断投入到农业产业的保证。只有满足了社会需求的技术人力资本的投入,才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我国农业专业招生比例不断增加,但是农业专业人才和管理科技人才相对较少,据国家统计局资料,农业技术人员仅占全国技术人员的2.51%,平均每个技术人员覆盖的面积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50倍,而且我国农业技术人员大学以上文化水平的仅有37%。农业人才整体能力水平和知识范围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这不仅没有推动农业的进步,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这种供需错位也增加了社会应对就业问题的负担。 (六)忽视农民农业教育 农民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农民通过对农业知识的学习、农业技能的掌握、农业科技的运用和开拓创新来改变传统的农业观念和农业劳作方式对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农民虽然有了一定的知识技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农业现代化的生产,但是仍缺乏专业的农业教育,远远无法达到像欧美等农业强国对农民严格的要求标准。我国农业生产工作没有严格的准入制度,它被视为最低最没有门槛的工作,对学历、技能等几乎没有要求,随便一个人都可以从事;更没有农民必须通过专业培训和考试获得相应的农业资格认证的绿色证书等农业从业资格的要求,这些都成为基础环节上农业教育的漏洞,形成了现代农业快速稳定持续发展的瓶颈。 三、完善和发展我国农业教育的策略 (一)加强法律的保障 政府要着力制定农业教育的相关法律,运用法律手段强化农业教育的重要地位,让社会各界都充分认清实施和接受农业教育的重要性。以立法的形式给予农业院校支持,强化以农为本的教育思想;给予农业专业学生相应的优惠政策和严格要求,比如减免学费、补贴生活费、提供免费的农业研究室等,同时也要严格规定毕业后为农业提供一定服务;规定农民从事农业的资格,设立《农民资格认证书》之类的从业认证;通过法律规定每个地区至少设立一所农业专门院校,保证农业教育在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顺利有效的开展和普及。 (二)全面开展农业教育 首先要加强对中小学生有关农业方面的教育,让农业深入到学生的心中,改变以学农为耻的传统观念。其次要特别重视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农民农业教育的顺利开展,尤其要加强农业职业教育,提高落后地区的农业知识和技能。 (三)重视农业直接劳动者素质的培养 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政府就要加大农村地区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说服性和强制性等措施保证农民接受教育。设立专门的农民咨询机构,随时给农民提供农业市场、科技等有利可靠的信息以及相关的农业书刊、杂志,帮助农民进行决策;运用4H、夜校、农场实际培训、农民班、农民培训机构等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对农民进行教育,引进专门的农业人才,机动灵活地提供农业课程和农业指导,根据农民的实际情况,运用合理适度的教学方法,保证培训质量和有益指导,切实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四)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是知识、科技、研究切实转化成为生产力的关键环节。要想加强实践,首先学校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增设实践课程,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际农业操作,把学生的实践与当地的农业经济的发展结合起来。学校可以与本地农村地区甚至一些农业不发达的西部地区进行联系,让学生在其农业耕作区进行实践,同时进行实际生产研究,给当地农民进行农业知识的传授,引进先进农业科技,提高农业生产率,在确保学生实践学习时间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实践结果的考核,提高实践的学分比重,让学生充分重视实践学习,使其真正达到实践学习的效果。 (五)加大政府的支持和资助 在农业教育基础薄弱的农村地区和西部落后地区,加大基础教育设施的建设,保证义务教育的普及。给农业院校政策性支持,运用财政、金融等手段,加大对其投资力度,提供有国家保障的低利息贷款、财政补贴等,并给予充足的农业科研经费、竭尽全力供应实践性教学的场地和环境,同时要保证从事农业教育事业的教师,尤其在农村地区和西部落后地区的教师应有的待遇和回报。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农业教育存在众多的问题和缺陷,需要国家、社会、学校等各方面给予高度重视。要深入研究和剖析我国农业教育的各种不足,并有选择性地借鉴吸收国外农业教育的精华,结合我国各地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辟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教育体系。建立多样的农业教育相关项目和制度措施,确实让农业教育在我国解决“三农问题”中提供智力支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提供精神动力,在现代农业多元化的建设中提供发展引导。以各地区的农业院校为桥梁,把本地农村地区的农业发展紧密联系到农业教育之上,切实为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提供相应的人才、科技、培训、研究等,保证农业教育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的发展又带动农业教育的进步,再通过农业教育引领农业发展的方向,形成科学的循环发展。


农业问答  农业技术 农业论文 农业新闻 打赏QQ交流群:12051038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