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知识网

推广种养结合模式 宁波“调”出绿色都市农业新天地

时间:2019-01-16 09:59:08 网站:农业知识 更多:农业网

  宁波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农产品消费已从低层次转向高层次,居民更加注重农产品的品种、质量和品牌。随着高端消费群体数量不断递增,绿色优质农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顺应新形势,宁波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聚焦特色精品,实施做大做强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专项行动,调结构、转方式,农业生产再创新高,综合产能全省领先。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的绿色优质农产品,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大力发展高效、优质、生态的现代种养业大有可为。

  创新制度推广种养结合模式

  去年,鄞州归本水稻农场尝试在水稻田里养殖龙虾。农场划出50亩土地,在四周开沟并放养龙虾苗,开启水稻和龙虾共育试验。据农场负责人汪琰斌介绍,去年3月底放养龙虾苗,两个月后,第一批龙虾开始起捕。到了6月中下旬,水稻开始播种。由于龙虾对水环境要求极高,水稻生长过程中,不打农药,不用化肥和除草剂,采用绿色生态防控技术防治病虫害。去年年底,龙虾和水稻都已收获,稻虾共育”试验基本成功,亩收益比单纯种植水稻提高500元左右。

  在地处象山西周的明朗农场,100亩水稻田的外围开挖了水渠。这里是农场的稻鱼、稻鳖、稻蟹、稻鸭共生基地。这一片稻田不施肥、不用农药,鱼鳖和鸭子进出自由。虽然水稻的亩产量有所下降,但生态米的品质是‘大路货’不能比的。”农场负责人肖明朗说,他注册了稻鱼情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以公司名义销售120亩共生基地产出的生态米,每公斤价格16元,鱼鳖和鸭子也带来一笔不菲的收入,实现了效益翻番。不仅如此,共生基地生态环境也发生了明显变化,田野里黄鳝、河虾明显多了。明朗农场的生态米继前年获得浙江好稻米”奖后,去年又评上宁波十大好稻米金奖。

  农技专家表示,种养结合绿色生产模式,尤其是稻田种养结合,最大程度减少了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在稻田中形成新的生态循环链,有效保护了基本农田结构,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

  宁波地处东南沿海,具有较为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气候适宜,土地类型多样,农作物品种丰富,适种(养)性广,这为发展形式多样的种养结合绿色生产模式提供了有利条件。

  创新农作制度,发展水稻+”绿色生产模式,也是保障粮食生产相对稳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为此,宁波市按照优质高效、特色精品、绿色生态、美丽田园、产业融合、健康养生”的要求,通过广大农技人员积极探索引导,生产主体的大胆实践,统筹粮经作物协调发展,因地制宜推广粮经轮作、种养结合、资源循环利用等绿色生产新模式,全市共遴选发布农业主导品种47个、主推技术31项、新型农作制度10项。水稻+”应用面积不断扩大,有效破解了土地资源不足的矛盾,初步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宁波市相关部门总结集成了一批适合本地推广应用的典型模式,以规模大户、科技示范户家庭农场为重点,开展示范点建设。2018年,全市共建立5个省级新型农作制度示范基地,其中象山稻鱼鳖”和余姚稻鱼”稻鳖”共生模式被列入省级新型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宁海西蓝花-早稻”轮作模式、象山茄子-单季晚稻”轮作模式示范点被列入省级主推技术和新型农作制度示范项目。

  为加快新型模式推广步伐,宁波市整合各种技术力量,联合开展攻关,解决关键技术瓶颈,提高技术到位率。4年前,全市组建成立了10个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其中包括水稻、蔬菜瓜果等产业,依靠团队的力量,帮助农户解决水稻+”绿色生产模式推广中的各种技术难题。去年,宁波市还组织部分水稻和蔬菜(瓜果)专家,总结出60例适宜在宁波市推广应用的技术和经验,编辑出版了《新型农作制度60例》一书,供有需求的生产经营主体学习。此外,全市共开展水稻+”相关的技术培训100多期,培训人员超过1万人次。

  据统计,2018年,全市水稻种植面积115万亩,其中早稻18万亩,连作晚稻18万亩,单季稻79万亩,推广应用新型水稻+”绿色生产模式面积约28万亩,占水稻面积的24.3%。蔺草-晚稻”油菜-单季稻”绿肥-单季稻”榨菜(雪菜)-单季晚稻”形成一定规模。稻田养鱼(泥鳅)”稻田养龙虾”早稻-浙贝母”晚稻-藏红花”等模式中,龙虾、浙贝母、藏红花经济价值较高,且种出来的稻米品质好,农民推广应用意愿较强。

  慈溪市正大桑田(宁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水田里探索种养结合”模式,稻田四周开挖水沟水坑,放养中华鳖、泥鳅、蟹、鲫鱼和鲢鱼等,亩均产值比单纯种植水稻增加1200元,亩均收益增加900元,既实现了种养增收的目标,又破解了当地养殖水源稀缺难题,为围涂造地后的耕地利用走出了一条新路。

  下一步,宁波市将根据各地资源情况和生产实际,继续大胆探索创新,研究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主推新型种植模式。同时要突破传统观念束缚,从市场需求、时间和空间的综合利用出发,加快适销对路、优质品种的引进、选育和推广。

  聚焦特色优势产业风生水起

  在风景秀丽的慈溪伏龙山山脚下,矗立着面积达1.5万平方米的连片大棚。尽管天寒地冻,走进大棚内,眼前的三叶青、铁皮石斛等中药材绿意盎然,生长旺盛。这里是宁波圣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一个生产基地。作为一家专业从事珍稀名贵药材品种优选、种苗组培、种植、研究开发的全产业链高科技生物企业,圣旺公司在慈溪龙山和镇海九龙湖建立了两个基地,面积达到1200亩,其中龙山基地已成为浙江省精品园和宁波市特色农业精品园。

  公司总经理陈良福告诉笔者,经过四五年的努力,公司优选出了三叶青最优品种——圣青一号。同时,经过十余种不同种植管理方法试验,掌握了一整套成熟的三叶青种植技术,部分种植方法获得国家专利。目前公司成功开发出三叶青干品、牙膏、精华皂及铁皮石斛面膜泥等初深加工产品。

  圣旺公司是宁波市聚焦特色精品,大力发展优势经济作物的一个典型。

  近年来,宁波市通过全面调研,摸清了特色优势经济作物的基本情况,按照面积、地方特色划分类型,初步确定16个作物为特色优势经济作物发展对象。在此基础上,落实20个特色优势经济作物示范基地,通过基地的示范引领来促进发展。

  据了解,目前宁波市特色优势经济作物主要有三类:一是西(甜)瓜、甘蓝类、芥菜类等面积优势经济作物;二是芋艿、茭白、浙贝母等地方特色优势经济作物;三是工厂化食用菌、水果番茄、洋蓟、铁皮石斛、三叶青等新兴优势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共计108.9万亩,占全市种植业总面积的32.1%,产值占到45.6%。

  从区域布局上来看,已创建海曙蔺草、慈溪蔬菜、余姚榨菜等3条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省级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如慈溪的加工型蔬菜总产值16亿元,蔬菜种植面积、产量和出口加工均居全省前列。海通食品集团作为宁波市第一家国家级龙头企业,利用加盟农场的双赢”机制,带动种植基地10万亩,带动农户8.6万余户。

  榨菜、雪菜、西瓜、茭白、浙贝母等特色优势经济产业的品牌建设成效初显,泉丰”八戒”镇蜜”等品牌在省内外有了一定知名度。全市70多家榨菜加工企业年加工产值在14亿元以上,其中余姚作为中国榨菜之乡”,产品占据全国市场的40%。

  值得一提的是,草莓种植面积近年稳步扩大,果品品质明显提升,红颊”章姬”越心”等优质品种种植率达到98%。2017年以来,宁波市还充分发挥草莓观光采摘旅游功能,打造多个优质草莓园,为市民提供好看、好吃、好玩的农旅结合场所。

  去年,宁波市启动评选十大精品果蔬”,先后举办了精品番茄和精品西瓜评选活动。在精品番茄评选中,桃星、浙樱粉1号等新引进和推广的品种表现良好,入围金奖。精品西瓜评选共收到样品36个,海曙洞桥君兴农场八戒”西瓜、宁海蔬菜瓜果产业协会泉丰”西瓜等10个产品获得金奖。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人士表示,十大精品果蔬”评选是宁波市促进特色优势农产品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能充分调动农民种植优质安全农产品的积极性。今后要根据各地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进一步优化特色优势产业结构和布局,以美丽田园”五园创建”等基地建设为依托,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民更多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力推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打造知名品牌,增值增效,助力乡村振兴。

  稻米生产高产优质齐头并进

  近年来,宁波市立足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已经具备了较为稳固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年播种面积稳定在200万亩左右,总产量约80万吨。宁波市还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提标改造与管护,2018年完成了20万亩提标改造建设任务,巩固已建成的80万亩建设成果;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等活动,建立粮食超高产攻关方5个、水稻绿色高产高效示范方39个、旱粮示范基地10个、优质稻米示范基地20个。农技部门不断完善技术标准和技术操作规程,逐年扩大高产优质品种和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范围。

  去年宁波市首次评选出了甬优杯”十大好稻米。参与评选的45个稻米样品由全市39家生产主体选送,品种有甬优15、甬优1540、嘉丰优2号等24个。市种植业管理总站站长陆惠斌表示,评选全市好稻米的目的在于加快推广优质稻米生产的步伐,培育优质品牌,推动宁波稻米生产向优质化、生态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民以食为天。随着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人们对稻米的消费观也发生了变化。从吃得饱”转向吃得好”,消费者对大米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宁波市的稻米生产不再唯产量论,而是更多融合了质量把控、产后加工等多个环节。

  海曙横涨粮草专业合作社种植的泰粳”在此次好稻米评选中获得金奖。要种出好稻米需要在品种、种植、加工、贮藏等各方面下功夫。”粮草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培波告诉笔者,泰粳”颗粒饱满、色泽光亮,各项性状优良。在生产过程中,合作社还引入了农业自动化监控系统,通过建设机房、设置电子监控屏幕,实现了对承包的600亩农田和4个粮食加工车间的实时监控,并通过遥感按钮对田间排灌系统实施远程控制,形成了一套标准化、智能化的种植体系。

  海拔800多米的奉化大雷山常年云雾缭绕,土壤肥沃且没有污染,加上天然泉水的灌溉,造就了高山大米的优良品质。经过6年的种植,奉化云雾粮食专业合作社开发的500多亩梯田已初具规模,建立了有机水稻种植基地,被纳入宁波市粮食功能区,成为高山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合作社负责人竺璜说,稻谷生产严格按照有机标准执行,从投入品入手把好第一道关,再到田间操作、加工、销售,全过程建立了生产档案,实现了可追溯。

  在十大好稻米中,江北宁浩家庭农场选送的南粳9108获得了广泛好评。农场负责人毛如根深有体会地说,这是生态栽培带来的变化。江北宁浩家庭农场是宁波市确定的生态修复点之一。4年多来,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农场坚持不用农药,少用化肥,防病治虫采用性诱剂、太阳能杀虫灯,稻田四周还种植香根草、蓖麻等。天气热时,稻田里蜘蛛网交织,黄鳝也多了。毛如根说,采用生态种植,虽然亩产量不及常规栽培,但稻米价格高出三分之一左右,算下来,亩收入增两成以上。

  好稻米自然离不开优质品种。由宁波市科研人员自主选育的甬优籼粳杂交稻,经过不断摸索,生产技术体系逐渐完善,高产潜力得以充分挖掘,单产屡破纪录。种植范围走出浙江,走向全国各地。在获得高产前提下,其品质也得以提升。去年上半年,在杭州召开的全省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总结暨水稻新品种食味品鉴会上,评选出十个浙江好味稻”品种,其中甬优”品种占到一半。省种子管理站一位专家感慨地说,原以为‘甬优’只是产量高,没想到米质也这么好。”目前,在甬优51个组合品种中,有16个米质达到部颁二等以上,其中,甬优9号、甬优7753分别由福建和广西审定,达到部颁一等。

  新闻延伸

  部分高效种植模式

  大棚草莓—甜瓜”高效种植模式该模式在不影响草莓生长、不加重连作障碍的情况下,利用4月至7月草莓生长后期及大棚空闲期以及原有的大棚设施及深沟高畦,进行甜瓜避雨栽培,实现增产增效,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一般大棚草莓亩产量1500公斤,甜瓜亩产量约2000公斤,全年亩产值超过3万元。目前,该模式在全市草莓产区有较大面积应用,推广前景广阔。

  大棚西(甜)瓜春秋两季高效栽培模式该种植模式能充分利用春季西(甜)瓜种植后留下的大棚设施,生产秋季西(甜)瓜,同时利用秋季秋高气爽的气候条件,生产高品质西瓜、甜瓜,有效提高了复种指数,满足了市场消费需求。一般春季西瓜亩产量2750公斤、甜瓜亩产量1500公斤,秋季西瓜亩产量2000公斤、甜瓜亩产量1250公斤,全年亩产值超过1万元。目前,该种植模式推广面积约2万亩,主要集中在宁海、慈溪、鄞州、象山等地,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早稻—浙贝母”高效种植模式浙贝母是宁波的特色中药材,为浙八味”之一。早稻—浙贝母”农作制度,主要集中在海曙区的鄞江、章水、龙观等镇乡。该模式采用水旱轮作,能减轻病虫害,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贝母产量。同时,能稳定粮食面积,增加粮食产量。一般早稻平均亩产400公斤至500公斤,鲜贝母平均亩产800公斤至1000公斤,年总产值超过2万元。


农业问答  农业技术 农业论文 农业新闻 打赏QQ交流群:120510388

猜你喜欢